【师韵风采·教学名师】庞燕:燕舞长空书华章 深耕厚植育栋梁
发布日期:2025/10/24 10:04点击:[]

在教育事业的广阔天空中,她如一只不知疲倦的燕子,衔泥筑巢,哺育雏鹰,以赤诚与担当描绘出一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动人画卷。她,就是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学校物流学科带头人——庞燕教授。


以爱育人,润泽心灵:做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这句话,被庞燕工整地抄录在办公桌台历扉页上,也深深镌刻在她的教育实践中。她深知,面对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新时代大学生,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心灵的呵护与品格的塑造更为根本。

她的办公室总是向所有学生敞开。那间并不宽敞的屋子里,除了满架的专业书籍和学术资料,角落的茶几上常年备着一套素雅的茶具和一盒学生爱吃的零食。常常有学生带着困惑、烦恼甚至泪水走进这里,又在庞老师温和的话语和袅袅的茶香中,舒展眉头,带着力量离开。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曲线,更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他们的情绪波动。一个在课堂上的走神,一条深夜发出的朋友圈,一次谈话中不经意的叹息,都可能成为她伸出援手的信号。



2018级硕士研究生芳芳(化名)的故事,便是庞燕用爱融化冰霜的缩影。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庞燕注意到往常总是坐在前排的芳芳迟迟未到,课后联系才知她身体不适。庞燕没有简单安慰几句了事,而是当晚就来到了芳芳的宿舍。推开门的瞬间,她看到的是蜷缩在椅子上、眼神躲闪、情绪低落的女孩,桌上散落着几乎没动过的外卖餐盒。庞燕心里一紧,她轻轻坐下,没有急于追问学业,而是拉起了芳芳冰凉的手,聊起了家乡,聊起了她曾经的爱好。那个夜晚,庞燕在宿舍陪伴了许久。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成了芳芳最坚实的依靠。学业上,她为芳芳量身定制研究计划,耐心细致地一遍遍讲解;生活上,她记得芳芳的生日,会带来她爱吃的水果,甚至在芳芳病情反复、情绪最低落的深夜,她的手机也永远为这个孩子保持畅通。“庞老师,我……我感觉又快撑不下去了。”电话那头是压抑的哭泣。“别怕,芳芳,老师在。你慢慢说,我听着。”这样的深夜通话,不知有过多少次。经过两年多不离不弃的努力,曾经被阴云笼罩的芳芳,终于挣脱束缚,不仅顺利完成了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更在职场中蜕变为一名自信干练的商界精英。毕业典礼上,芳芳将一幅自己亲手绘制的油画送给庞老师。这幅画,是师生情谊的见证,更是一位教师用爱改写学生命运的勋章。近十年来,像芳芳这样在庞燕帮助下走出心理困境、重拾阳光的学生,已有十余人。


深耕思政,立德铸魂:做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庞燕时刻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她看来,专业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立德铸魂的主战场。



如何将思政教育像“盐”一样溶入专业课程的“汤”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吸收,是她和团队孜孜不倦探索的课题。她的《供应链管理》课堂上,从不缺少思想的碰撞。讲到“供应链风险管理”时,她会引入中兴、华为等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遭遇“卡脖子”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们在阵阵揪心中深刻领悟“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意义,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讲到“绿色供应链”时,她会带领学生分析“共享快递盒”等创新模式,在讨论中悄然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她的公开课,总是座无虚席。有一次,她以“物流与大国崛起”为题,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讲到如今中欧班列的汽笛;从疫情期间物流保障的“生命线”,讲到国家供应链安全的“稳定器”。课堂上,她展示了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段段珍贵的影像,数据翔实,论证有力,情怀深切。课后,一位年轻教师激动地表示:“庞老师的课,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课程思政’,它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与专业知识水乳交融,真正做到了启智润心。”

作为团队带头人,她经常组织“课程思政工作坊”。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了大家“头脑风暴”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她会细致地帮年轻教师打磨教学设计,逐字逐句推敲教学语言。“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更生动的案例吗?”“这句话的价值观引导,是否可以更含蓄、更有力量?”在她的引领下,课程思政在团队中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形成了强大的“雁阵效应”。2021年,她主持的《供应链管理》课程一举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三项殊荣,成为全国标杆。团队成员主持的6门课程上线新华网课程思政平台。2023年,她主编出版的全国物流领域第一本包含课程思政元素的教材《供应链管理》,广受好评。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做实践创新的“开拓者”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培养出的学生就如同在陆地上学游泳,理论再熟,下水也要慌乱。”庞燕对此有着切肤之感。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她决心搭建一座连接校园与产业的坚实桥梁。

庞燕发起成立了物流教育与科技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那段日子,她的行程表总是排得密密麻麻。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她带着团队穿梭于湖南省大大小小的物流园区和企业之间。她的拜访,从不空手而去,也从不只是索取。在长沙一家大型物流企业的会议室里,面对起初态度有些迟疑的企业负责人,庞燕没有急于提出建立实习基地的请求,而是先结合该企业的发展瓶颈,做了一场关于“智慧物流发展趋势与企业降本增效”的微讲座。精准的分析和前瞻的建议,让企业负责人眼前一亮,当场表示:“庞教授,你们是真正懂行的专家!和你们合作,我们放心!”就是这样,她用专业知识和真诚服务,敲开了一扇又一扇企业的大门。

在她的推动下,面向全省高校的物流产教融合共同体和现代物流产业学院应运而生。她倡导举办的“湖南省大学生现代物流设计竞赛”,已连续举办十届。作为总策划,从赛题设计到案例遴选,她都亲力亲为。为了编写一份既贴近实际又具有挑战性的案例,她曾带领团队在案例企业驻扎一周,白天深入一线调研,晚上集体讨论到深夜。如今,这项已连续举办十届的赛事,已成为湖南省物流学子展示才华、对接产业的星光大道,无数创新火花在这里迸发,无数优秀人才从这里起步。


锻造品牌,追求卓越:做专业建设的“领军人”

作为学校物流学科的掌舵人,庞燕的目标清晰而坚定:打造全国顶尖的品牌专业,培育引领行业的卓越英才。

专业建设的道路,每一步都需脚踏实地。在申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关键时期,她和团队核心成员几乎是以实验室为家。申报书的每一个字、每一组数据都经过反复锤炼。一个深夜,团队成员将修改了无数稿的材料发给她,本以为第二天才能收到回复,不料半小时后,就收到了她发回的详尽修改意见,文档上用批注功能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思考和建议,时间显示是凌晨一点。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最终让学校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两个本科专业跻身“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行列。



她主持编写的《国际物流概论》教材,为了确保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她走访了数十家外贸物流企业,与一线管理者、操作工人深入交流,将最鲜活的实践案例融入理论框架。这本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著作,其初稿的每一页都布满了她修改的笔迹。她常说:“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头,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字负责。”

作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遴选的专家,庞燕还主持编写了全国外贸物流岗位培训系列教材4本,主持开办全国外贸物流师资培训班8期,为推动全国外贸物流人才培养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她带领团队在专业建设上的成果先后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励共4项。


科技赋能,服务社会:做行业发展的“智囊团”

在庞燕看来,高校的科研绝不能是“空中楼阁”,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计民生。

在筹建“智慧物流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教育厅“智慧物流科技创新团队”时,为了确定最具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她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沙龙,与校内外专家、企业代表激烈讨论。最终,她敏锐地抓住“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这一前沿交叉领域,带领团队率先在全国展开系统性研究。为了申请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她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申报书的论证部分修改了不下二十稿。当成功的喜讯传来,团队成员欢呼雀跃,她却只是微微一笑,转身又扎进了下一个研究难题中。



她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完成《湖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足迹遍布全省14个市州;她主持完成的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委托课题《湖南省物流现状与发展需求研究报告》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好评;她先后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论文他引率超过2000次……她荣获“湖南省物流行业特别贡献奖”,被评为“湖南省物流行业先进个人”和“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省物流行业代表性人物”。


从关爱学生成长的守护者,到课程思政的先行者;从产教融合的开拓者,到专业建设的领军人,再到服务行业的智囊团——庞燕教授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初心与使命。她就像一只领航的燕子,在教育与产业的蓝天中,不知疲倦地翱翔,引领着更多学子飞向光明的未来。(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一审/杨家伟 二审/张胜利 三审/周预分)

关闭